重磅长文春回英雄城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23-4-22 16:56:35 
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图 http://m.39.net/news/a_5885336.html
03:23

春回英雄城

——写在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

又是一年春来到。英雄之城,草长莺飞,人如潮涌。

校园里,万大学生安然返校;工地上,总投资.4亿元的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车间里,首批“武汉产”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一年前的今天,年4月8日零时,离汉通道开启。历经整整76天,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终于迎来重启。

彼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作为最早受到疫情冲击的城市,武汉既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压力,也遭遇着经济总量断崖式下滑的严峻挑战。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望,激励着湖北武汉的干部群众。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年来,武汉历经大战大考,英雄之城交出新答卷,迸发新生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武汉成为“健康安全的城市”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尽管天公不作美,武汉各大商圈、景点,依旧人流如织。踏青、购物、外出就餐,人们尽情享受难得的春日时光。

自去年5月19日以来,武汉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自去年6月1日起,武汉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这才是健康、安全、充满活力的武汉。”厦医院的护士方雅芳,曾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52天,今年春天,她专门带着新婚丈夫来汉赶赴“樱花之约”。眼前的变化让她感叹不已:这里根本不像一座经历过疫情的城市。

这一切来之不易。从最早遭受疫情重创的城市,到“健康安全的城市”,一年来,湖北武汉始终铭记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殷殷嘱托,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重启”之后,武汉又进行了全球史无前例的千万居民核酸检测。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前后十多天、支出9亿元左右,累计检测.9万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

这场全员检测,不仅为世界抗疫提供了“武汉经验”,也让历经70多天禁足的武汉人放心走出家门,整座城市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迎来活力奔涌。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武汉“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坚持“人、物、地”同防,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

一套应急指挥与疫情大数据应用系统建立。武汉全面整合家医院病历、检验检查结果数据、全市余家药店、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等,建立了60类自动触发点。近1万工作人员在系统的调度下开展业务,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一键达基层。

今年初,河北两例确诊病例在汉有活动轨迹。获悉消息后,武汉用时不到一天,便迅速完成排查、封控、流调、消杀等工作。次日“警报”解除。

经历过疫情首轮冲击,如今的武汉,疫情防控已成为市民的自觉之举。昔日的“医院”变身“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人们排队走进接种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抗疫做贡献。

为打好公共卫生“安全补丁”,一年间,湖北全省开工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个,规划总投资亿元。在武汉,62医院发热门诊在疫后完成标准化建设,4医院建设正如火如荼,都将于今年7月交付。

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送来“及时雨”

武汉经济V型反转GDP重返全国前十

2月27日上午,武汉市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个项目、.4亿元投资额,创下武汉单次集中开工之最。

3月,个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总金额达亿元,创下武汉历年来单场招商活动之最。

从雨雪纷飞,到春暖花开,武汉经济重燃引擎,开足马力提档加速。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

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去年一季度,武汉GDP断崖式下跌40.5%,仅有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保持运转,不足全市10%。

“我相信,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激励着湖北、武汉广大干部群众。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按下“重启”键的武汉,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全力打响经济保卫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送来“及时雨”。

多家国内外强企业来汉考察洽谈,年,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亿元、增长6.7%,抗疫主战场成为企业的投资热土。

多个国家级盛会高频落地,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汉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引武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京东方10.5代线、华星光电T4、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年,央企与我省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个,投资总额亿元。

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武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全年减税降费.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亿元。仅用1个多月,武汉实现全市1万多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

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全面加快恢复,武汉以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史无前例的疫情,倒逼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武汉抢先布局,引来华为长江鲲鹏、小米总部二期、浪潮华中总部、华为AI算力中心等相继落户。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已近万亿。

疫情同样催生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武汉持续发力,迈瑞医疗“全球第二总部”、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等先后开建,推动大健康产业迈向万亿级。

全球首个超高通量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球首款层QLC三维闪存芯片等一批科技成果诞生,武汉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

一条“V型”反转曲线,为这份努力写下注解。在3月见底后,武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逐月逆势反弹,年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亿元,重返全国城市前十。

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党员干部沉下去治理效能强起来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声声叮咛,句句嘱托,暖在心间,催人奋进。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针对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暴露出的社会治理短板,一年来,武汉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让居民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疫情大考中,武汉4.4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支援社区抗疫。在常态化防控下,14.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下沉党员与社区自管党员、居民志愿者等“结对组团”,参与基层治理,进一步充实了社区力量,扩大了服务范围。

“随时电话咨询,休息时间还上门。”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怡和苑南区,多名在职党员下沉报到,让居民袁超英老人有了自己的“健康顾问”——住在同一社区的医护工作者陈丹。

东湖新城社区是一个住有多户、1.2万人的还建小区。去年4月8日重启当日,总书记曾专门给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要求抓细抓实社区防控工作,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

“现在社区凝聚力越来越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意愿越来越强,大家都希望把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介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社区老党员自发成立“老东湖巡逻队”,从最初的6人迅速壮大到76人。他们平均年龄65岁,在楼栋间巡逻,劝导不文明行为,查找安全隐患。

社区居民“下单”提出需求,社区“派单”,下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接单”,下沉干部“抢单”服务……一年来,居民与下沉单位之间实现了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11项共建项目全部完成。一批新的园林绿化工程建好了,社区停车位问题解决了,陈年的“牛皮癣”小广告清理了,商铺乱搭乱建现象杜绝了,物业管理更智能了,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这次疫情之后的武汉无论是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还是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正取得更大进步,而不断积累的进步又将使武汉成为一个日益向上向好的全国化、国际化大都市。”

武汉已是健康安全的城市

“没有感觉,就是最好的感觉。如果不是戴着口罩,大家几乎已忘了疫情这事儿。”

3月16日,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踊跃接种新冠疫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溪摄)

4月6日下午4时,武汉市民柯先生扫码检票后进入武汉站,准备乘动车返京工作,结束3天的小长假。

“没有感觉,就是最好的感觉。”假期里,他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购物、踏青出游,“如果不是戴着口罩,大家几乎已忘了疫情这事儿。”

年春节,柯先生没能回汉。当时,一场疫情突袭荆楚大地,武汉告急!

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一场气壮山河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

从不安到勇敢,从封控到重启,历经疫情淬炼,如今的武汉已形成医防协同机制和立体应急网络,正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成为健康安全的城市。

“去年十一回来,已感受到武汉复苏的活力。今年一开年,单位同事都向我打听武大樱花何时开,想来这座美丽的英雄之城看看。”柯先生说。

“医防协同”织密防控网——

“医院发力,更有全社会的参与”

医院是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最前线。

医院表示,一年来,医防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医院从医疗救治转变为救治防控相结合,在预警监测、院感防控等日常工作中,守牢疫情防控红线。

医院,增加6间负压留观室、1间标准CT室,完成21间负压病房、9间重症隔离病房和专用电梯通道、3间负压手术室的改造。

医院,由院感科牵头,坚持每日对各重点科室部门院感巡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发热门诊所有就诊患者及家属,测量体温,严守“入院关口”及“住院关口”,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均开展血常规、胸部CT、核酸筛查……

这是武汉医院常态疫情防控的硬核之举,医院走向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缩影。

武汉重启后,各级医疗机构防控并未松懈,从单纯“人防”,走向“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人脸识别、体温监测系统,查证健康码、体温等,医院标配。

“一年来,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密切协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监督监管、相互制约,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形成了更为紧密有效的防治结合体系。”武汉市卫健委介绍,医院医院还作为该市疾控中心的临床基地,实现防治一体化。

疫情期间,医院接管了江汉区17个集中隔离点、16个社会福利院和36个康复驿站的医疗救治工作,派出的移动医疗专家团队每日奔赴各点位开展医疗指导、核酸采样。如今,该院承担起江汉辖区6个新冠疫苗接种点的医疗保障工作,承办富豪社区疫苗接种点,还成立核酸采样小分队为境外返汉人员核酸采样,对江汉区13类重点人员核酸检测。

“经历疫情,医院在基层医疗卫生中的责任。”医院院长熊念说,一年来,医院承担的责任更重了,但无论何时,医院的重要任务。

医院感染科教授赵雷曾在抗疫一线,他说:“一年来的防控,医院发力,更有全社会的参与。”

“武汉市已形成医防协同和全社会群防机制,疾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街道社区常态化联动,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居民等共治共管,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网络已建立和完善。”武汉市卫健委介绍。

年4月12日,武汉市武昌蛇山上春意盎然,一列动车组从黄鹤楼旁边经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勇摄)

应急任务“一键达基层”——

“确保队伍拉得出、顶得上、用得好”

今年初,河北两例确诊病例在武汉有活动轨迹。获得信息后,武汉在一天之内,迅速完成了排查、封控、流调、消杀等工作。这充分体现出武汉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疫后,武汉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监测预警能力逐日提升。

去年秋冬,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市民在武汉任一药店购买感冒、退热、止咳药,购药人信息会立即被收录进卫生应急指挥与疫情大数据应用系统。购药信息可追溯,出现异常会及时预警。

武汉市卫健委介绍,该应用系统中建立了症候群、重点人员、场所、传染病动态监测等13类风险预警指标,实现智能预警多点触发和数据全程闭环管理。目前,该系统每日自动实时比对各类数据,基本可实现全场景、广覆盖。

武汉去年一场集中核酸检测排查令世界惊叹。10余天检测了近千万人口,为世界抗疫提供了“武汉经验”。不到一年,武汉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已配备核酸检测PCR实验室,一批日单检量达到1万的城市检测基地和国家公共检测平台已经建成。目前武汉市共有核酸检测实验室92家,移动核酸检测车6台,日单检量可达35万人次。

与此同时,武汉市组建了人流调队、人消杀队、人检测队、人管控队四支防控队伍,平时他们根据社区、商超、市场等场景开展应急演练,一旦出现疫情,确保队伍能“拉得出、顶得上、用得好”。

武汉市卫健委介绍,风险排查、应急处置等指令任务,完全可以“一键达基层”。

接种新冠疫苗——

“我们全家一起‘苗苗苗’”

扫码、测血压、打疫苗……4月2日下午2时许,居民吕华芳和丈夫李钢两人,来到汉阳区晴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接种新冠疫苗。

“我们全家一起‘苗苗苗’,读大三的女儿3月初就接种了。”吕华芳是武汉市水务局排水泵站管理处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她下沉社区连续值守了36天。“当时听到重启的消息,就知道武汉从此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她说。

“目前我们已完成近2万剂新冠疫苗接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黄传芬介绍,该中心是汉阳区首批新冠疫苗接种点,去年12月25日开始为紧急人员、重点人员接种,今年3月12日起开展居民接种,目前街道3.3万余名常住人口中,两成居民已完成接种,“每日接种量从最初的多人次,到高峰期一天接种余人次。”

4月1日中午1时30分,在晴川街辖区内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余名学生排队有序接种新冠疫苗。“我刚打完,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大二学生周旭是安徽人,打完疫苗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母。疫情期间,在老家的他和身在武汉的室友,一直在网络上互相关心和鼓励。“我清楚记得,4月8日武汉重启当天,我们在群里欢呼——终于可以返校啦!”周旭说,校园防疫措施也已常态化,学生每天都会上报体温进行健康打卡。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杨勇介绍,每天早上8时30分至晚上7时,医护人员一天不休,居民随来随接种。每天疫苗接种工作结束后,我们会清理库存,整理上报接种人员信息,并申报预约次日的疫苗,下班时常常已是九十点,最晚一次都转钟了。

“经过这次疫情,大家更有凝聚力了。”谈及过去这一年,杨勇深有感触地说,从最初的战“疫”,到后来为防汛提供医疗保障,在机场对境外来汉人员进行采样,再到现在的全民新冠疫苗接种,虽然一天都没有停歇过,但大家依旧干劲十足,“因为居民、患者更理解、更信任我们社区医护工作者了,这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以前医院跑,现在首先想到的就是咱们社区医生。”黄传芬说,该中心是武汉市设立的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此一“疫”,基层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全科诊疗流程更加规范,得到更多居民的认可。

V形反转武汉经济划出漂亮曲线

“这些产业集群与重大企业项目,顶住了疫情的剧烈冲击,成为了新时期武汉实体经济的重要压舱石。”

年10月14日,位于新洲双柳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内,占地40亩的航天产业港一期已经建成,公寓、食堂、办公空间一应俱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作为全国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一度遭遇断崖式下滑,增速触底至-40.5%。

这既是对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经济韧性的一次大考。

这一年,我们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之战。

这一年,我们抵御了世纪罕见的大汛洪水。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浴火归来的涅槃重生。

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疫情防控一线,为六千万荆楚儿女鼓劲加油说:“这次疫情,短期内会给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阵痛,但不会影响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亿元!不负总书记的牵挂与嘱托,武汉逆风奔跑、负重爬坡,将年经济总量定盘在全国前十。

这一年,实体经济的“压舱石”稳了

武汉既是全国抗疫斗争的主战场,也是湖北疫后重振的主支撑。

疫情期间,武钢有限旗下气体公司承担了武汉一半以上医用氧气供应,冷轧厂加班加点为雷神山、医院供应彩涂钢板。

年,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铁、钢、材产能分别达到万吨、万吨和万吨,顶住疫情完成全年目标。

不仅如此,这艘“钢铁巨轮”还将铁钢比(铁水入炉量与出钢量之比)一年内从0.93降至0.79,实现了“四吨铁水炼出五吨钢”的重大突破。

40公里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风神生产线上,一台台新车整装下线。

今年头两个月,东风公司累计销售汽车42.8万辆,同比增长69.99%。其中,在湖北省生产汽车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8.3%。

2月9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总装车间,每50.1秒下线一辆新车。年,东风本田销量达到85万辆,创历史新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溪摄)

东风风神工厂厂长庞风华介绍,作为武汉最早复工的车企,该厂年3月12日复工复产后,仅用了两周,产能就恢复到年同期水平。

“十四五”期间,该开发区经济总量将达到3亿元,力争“5年再造一个车谷”。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武汉五大产业新基地加快建设,长江存储、华星光电、京东方、康宁玻璃、东风云峰、吉利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

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拔地而起。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沌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中部第一。

“这些产业集群与重大企业项目,顶住了疫情的剧烈冲击,成为了新时期武汉实体经济的重要压舱石。”该负责人说。

对接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武汉年全年减税降费.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达亿元。全市1万多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仅用了1个多月。

搭把手,拉一把。年,中央企业在湖北开工建设项目达个,全年完成投资.5亿元;与我省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达亿元。

年11月20日,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汉举行,这是“5G+工业互联网”领域首个国家级大会。图为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巴士引来众多参观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这一年,引领动能的“火车头”变了

3月26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年业绩报告:全年营业收入约82亿元,同比增长约5.8%;国际化业务营收超过21亿元,同比增长26.56%。

在从菲律宾到秘鲁、再到泰国的海外工厂,一个个“长飞人”逆行于疫情,代表中国光通信军团,保障了海外通信网络项目的高质量交付。

4月上旬,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巨头联影医疗的武汉总部基地即将迎来开园。这里,将成为全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整机及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医疗级可穿戴智能设备、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最具规模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之一。

年,光谷GDP首次跃居武汉第一,武汉经济动能与产业格局悄然生变。

年,光谷GDP在疫情之年跨越0亿规模,达1.85亿元。其中,GDP总量及增幅、工业投资总量及增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等7项核心经济指标居武汉第一。

这片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以武汉6%的面积,创造了该市12.8%的GDP。

这一年,光谷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个,总投资超过亿元。

这一年,长江存储层QLC3DNAND闪存芯片等众多创新成果诞生,光谷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疫后重振以来,霍尼韦尔宣布在光谷设立新兴市场中国总部,成为年首家在汉成立公司的世界强;长江存储项目二期在光谷开工,为集成电路产业再注强劲动力;光谷互联网企业福禄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疫后光谷境外上市第一股,路德环境和科前生物同日登陆科创板。

年,光谷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9家。华星光电t3项目出货量居全球第二,t4项目一期月产能达1.5万片;天马G6一期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G6二期成功试产。

史无前例的疫情,迫使武汉经济按下暂停键,却也倒逼了数字经济、线上经济的蓬勃崛起与发展。年,武汉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家,总数达家,增幅41.7%。

2月9日,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光电子生产线一派繁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溪摄)

这一年,为你跑腿的“店小二”火了

封控期间,武汉多条生产线一度面临全球供应链中断、“缺人缺粮”的巨大危机,但同样也让世界看到了武汉的坚韧和后劲,并更加坚定了“选择武汉、扎根湖北”的决心。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致函表示:世界经济论坛坚信,韧性十足、富有活力的武汉和中国经济能够迅速重回正轨。

年4月8日,武汉“重启”后首场“云招商”,大批重点企业携69个项目力挺武汉,总投资额达亿元,其中11个为总部项目。

同年8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峰会在武汉举行。陈东升、刘永好、毛振华、王中军等余位中国商界领军人物,带着项目、投资和信心,从八方汇聚“英雄之城”。

“我是四川人,这次在湖北投资,就是新湖北人了!”刘永好说,新希望将在武汉建立华中总部基地,带来7个项目,包括农业、食品、城市化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等。“我作为川商总会会长,希望各个商帮联手,共同推动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一个地方发展搞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看土壤和生态行不行。这个生态,就是营商环境。

1月4日,武汉经开区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办理业务人员解答问题。该区加快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实行一窗办理、同步预审,实现两个环节、一天办结、零费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年5月,我省首次召开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并发布《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省委书记应勇要求武汉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一场营商环境的“武汉战役”,成为重塑“武汉竞争力”的核心牵引。

同年6月,《年武汉市深化“四办”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实施方案》出台。

一张身份证办成事。

——这是疫后重振的武汉,对营商环境立下的郑重承诺。

武汉提出:围绕户籍户政、出境入境、交通交管、社保医保、税费办理、卫生健康、就学养老、住房公积金等多个领域,大力推进“全市通办”和“一张身份证办成事”。一张身份证在武汉能办成的事,将达到项。

同月,迈瑞医疗武汉基地在光谷动工,总投资45亿元。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帮办代办中心负责人查小鹏介绍,迈瑞项目在土地摘牌后9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全部审批手续,取得了一系列证照。“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26天,创下我省项目审批速度新纪录。”

该中心还专门拉起“跑腿团”,通过在线指导、在线预审、上门收件、上门送件等方式,让企业享受“网上办+上门办”“预约办+帮代办”“承诺办+容缺办”等各种“跑腿套餐”,且“店小二”服务一律免费。

年,35家企业总部及“第二总部”落户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亿元。武汉新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进出口逆势增长10.8%;市场主体达.3万户,增长8.6%。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一个“店小二”,为民服务的决心。

“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天河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强势崛起,主要得益于多条国际货运航线的恢复和开通。”

年9月30日上午,武汉至亚的斯亚贝巴国际货运航线的首个航班从天河机场起飞,飞往埃塞俄比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通讯员盛鹏摄)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

重塑大交通格局,是武汉加快疫后重振、重塑城市形象、再回全球产业链的先决条件。

年5月9日,武汉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航航线复航,长江中上游第一条国际水运航线焕发新生机;同一天,满载物资的汉欧班列驶向塞尔维亚,这是中欧班列发出的首趟防疫物资专列;年5月10日,天河机场复航后开行首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重启后的武汉交通,频频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善作善为、奋发有为的大武汉,瞄准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沿海”目标阔步前行。

开行量是去年同期2倍中欧班列为全球抗疫注入“武汉力量”

4月3日5时26分,风笛一声长鸣,编组50辆、满载余吨武汉及湖北地区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配件、通讯产品、衣服鞋帽、防疫物资等的X次列车,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开出,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德国杜伊斯堡。

这是吴家山站本月开出的第二列中欧班列,也是年开出的第38列中欧班列。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的开行数量已超过年同期,是年同期的2倍。

火热的开行态势,彰显中欧班列(武汉)的勃勃生机。

1月26日,满载通信产品的中欧班列从武汉开往波兰罗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通讯员王遥遥摄)

年3月28日恢复常态化运营以来,首趟防疫物资专列、首趟国际邮件专列、首趟对接江海直达班轮的铁水联运专列、首趟“中国信科”专列相继从武汉出发前往欧洲,中欧班列(武汉)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欧亚贸易以及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为紧密的运输大通道。

统计显示,年,中欧班列(武汉)共开行列。一趟趟满载希望的班列,不仅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防疫物资等商品出口欧洲提供渠道,助力武汉、湖北加速疫后重振,也为中国积极助力全球抗疫贡献湖北和武汉力量。

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年,班列计划往返开行列,为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枢纽和链接平台作出更大贡献。

3月8日,为期40天的春运结束。疫后首个春运,格外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tchsoogo.com/fxby/12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